在更新世时期,澳大利亚的陆地上曾生活着三吨重的袋熊、站起来身高3米的巨型短面袋鼠和不会飞的牛顿巨鸟等大型动物,同时河流里也有巨鳄横行,伏击前来喝水的巨型动物。后来科学家在研究更新世的鳄鱼化石时,因化石碎片过于多样最后归为马氏鳄亚科沼王鳄属(Pallimnarchus)。
不过发表于《PeerJ》期刊的一篇研究表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员乔尔·里斯捷夫斯基(JorgoRistevski)在研究沼王鳄属化石时发现了一种大约生存于万至万年前、未知的史前鳄鱼,并将其命名为“沼泽之王(SwampKing)”。其体长至少5米,能够捕食当时的巨型有袋动物,可以说是澳洲东南部水域的‘无冕之王’。
据悉,这块化石由已故的杰夫·文森特(GeoffVincent)在年代于昆士兰州东南部的钦奇拉(Chinchilla)小镇发现,化石不全,只有头骨和下颌两部分。其实这种鳄鱼化石碎片在20世纪很普遍,毕竟鳄鱼早已成为澳大利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千百万年的历史。所以澳大利亚发现的鳄鱼化石相当多,但因很碎且不完整,加上发掘之地在远古时期(上新世至更新世)多为沼泽地带,故归类统一为沼王鳄属。
但里斯捷夫斯基在研究化石时,发现头骨具有几个明显不同于现代鳄鱼和其他已知灭绝鳄鱼的特征。并且他通过CT扫描重建了一些颅内结构,例如部分脑内膜,颅神经管和血管。所以他将这次发现的史前巨鳄命名为“Paludirexvincenti(帕卢迪克斯)”,其中属名Paludirex(沼泽王),vincenti则致敬化石的发现者。
通过现有头骨化石的还原,史前鳄鱼的化石头骨长约65厘米,因此推测其成年能够长到至少5米的长度。并且头颅较大,口鼻比例更宽。相比现存最大的鳄鱼咸水鳄,也能达到5米甚至6米的长度。但是咸水鳄的口鼻部不如Paludirexvincenti宽。换句话来说,它就像一条更胖的咸水鳄。作为上新世时期昆士兰州东南部的顶级捕食者之一,捕食犀牛一样大的双门齿兽和史前巨型袋鼠应该是没有问题。
但是它又是怎么灭绝的呢?里斯捷夫斯基不是很清楚。不过史蒂夫·索尔兹伯里(SteveSalisbury)博士认为:一种猜测是可能与咸水鳄等物种竞争而灭绝。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史前鳄鱼种类众多,但是现存的淡水鳄和咸水鳄都是从东南亚爬过来的‘外来者’,澳大利亚的史前鳄鱼灭绝得干干净净。
另一种猜测则是气候变化。更新世晚期的澳大利亚变得极度干燥,森林和草原的面积不断缩减,河流逐渐干涸,造成栖息地缩小甚至碎片化。相比与咸水鳄的竞争而灭绝,因气候变化灭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