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妈妈留言
宝宝肚脐眼那里“鼓包”了,去医院检查说是脐疝,医生让先回家观察,还是有点担心,袋鼠麻麻能不能分享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首先要为这个家长点赞,相信生活中绝大多数家长,都像这位妈妈一样谨慎,发现孩子异常会及时带孩子咨询检查。
但也不排除一些家长,因为”无知无畏”坑娃!
既然说到了脐疝这个话题,袋鼠麻麻还是想提一下发生在19年1月份的一件让不少人记忆犹新的事件:
医院时,脸色苍白、手脚冰凉,50厘米长的小肠裸露在外,已有休克征兆。
原来出生41天的“小一”(化名)不停哭闹,一哭肚脐就鼓起一个大包,
其父母觉得这是“肚子里有气啊”,爸爸竟然拿刀片在孩子肚脐处划了一道小口子。
这一刀下去,宝宝的肠子出来了!
万幸孩子小肠没有被划破,经过紧急抢救,“小一”被送回到ICU病房。
不知道这对父母哪里来的“勇气”,即使真是需要开刀,也得由专业医生操作吧?
孩子遇到这样的父母,是来凡间“渡劫”的吗?
生气!
算了,说正事!
事件中的宝宝,其实就是得的婴幼儿常见病之一——脐疝。
那么脐疝是怎么发生的?
“脐疝”,俗称“气肚脐”,一般多发生在2岁内的宝宝身上。
这是因为婴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善,两侧的腹壁肌肉尚未发育成熟,肚脐位置比较薄弱,脐环还没有完全闭合,在他们哭闹、大笑、咳嗽、腹泻等情况下,会促使腹内压力增高,便会导致腹腔内容物,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鼓起,形成脐疝。
当宝宝安静的时候,这个“鼓包”会减轻或者消失。
宝宝出现脐疝,家长怎么应对?
对于很多新手爸妈来说,遇到宝宝出现脐疝的情况,一定充满了担心,但不要慌,更不要盲目处理。
正如开始那位妈妈所说:医生建议先观察。
一般而言,随着身体发育的成熟,腹直肌会向中间生长,能把这个缺损处补齐,脐疝无需治疗也会随之消失。
少数宝宝,在1岁内愈合;大多数宝宝,在1岁~1岁半会愈合。
因此2岁前,除非发生嵌顿,一般可观察等待。
家长可能会问什么是嵌顿呀?
通常凸出物基本都能缩回去,如果凸出后不能缩回去,用手压也回不去,导致肠道总是在这个地方卡着,这就是医学上说的嵌顿。
发生嵌顿可能出现肠道出血、坏死,宝宝会觉得非常疼,皮肤颜色会变暗红色,极其危险,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此外,如果之前很容易就把凸起按回去,这次突然按不回去了,并且变大了,孩子哭闹不止,别犹豫,医院。
如果超过2岁,自愈可能性不大,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在恢复前,除了观察,作为父母还能做哪些呢?
那就是要注意安抚宝宝情绪,不要让宝宝大哭,也不要过分逗宝宝开心,毕竟大笑也属于情绪激动,容易造成肚脐“鼓包”。
至于有的家长问:脐疝带有作用吗?
其实,作用也不一定理想,脐疝带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跑偏的。
袋鼠麻麻有话说:
生活中,有不少“坑娃”的家长,比如宝宝烫伤往伤口上敷猫毛、撒盐、涂酱油,给宝宝喂小蝌蚪“下火”,给出生不久的宝宝挤乳头……
为了宝宝平安、健康长大,作为父母真要多学习,别因无知伤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