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宝贝”,这是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里的护士妈妈给“我”取的名字。
在妈妈肚子里待到28周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出来了,但突然感觉不会呼吸了。医生阿姨把我带到一个有好多哥哥姐姐的地方,和他们一样躺在一个个温暖的“暖巢”里。
那时候“我”的体重只有克左右,才大人的手掌那么点大。每天都有好多医生护士围着“我”转,温柔地叫我“小宝贝”,轻轻地给“我”检查、吸痰、换点滴、擦身体、喂奶、换尿布……
慢慢地,罩在“我”口鼻上的呼吸机拿掉了,“我”可以直接呼吸了,好舒服呀!接着,“我”开始长肉肉,自己吸奶……慢慢地,各项检查开始达标。
有一天,“我”感觉很不舒服,还吐奶了,护士妈妈说“我”的小肚子鼓鼓的,就把我抱起来,竖着放到了她的胸前。哇,好舒服呀!又软又温暖,好有安全感,肚子也不那么难受了,我太喜欢了!
护士妈妈一边抚摸“我”的背,一边告诉“我”,这叫“袋鼠式护理”。原本应该由“我”的妈妈这样拥抱“我”的,但是现在要防控讨厌的新冠病*,那就由她来做“我”的临时“袋鼠妈妈”。听着护士妈妈温柔的声音,“我”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给早到的天使最温暖的怀抱
袋鼠式护理又名皮肤接触护理(skin-to-skincare),宝宝卧在妈妈或爸爸怀里保持长时间、直接的皮肤接触,可促进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和智能形成,促进神经递质的分泌,调节新生儿体内生长激素等激素水平,促进糖原、蛋白质及脂肪的合成和胃肠蠕动、新陈代谢,增进新生儿的体格发育。
作为余杭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在余杭一院NICU里,有很多早产儿需要顽强地闯过呼吸、循环、营养、感染、脑损伤、心血管病变、*疸、贫血、视力问题、听力损害等重重关卡,才能平安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
诸多研究表明,袋鼠式护理在降低早产儿的患病率及死亡率、稳定生命体征、促进生长发育、缓解疼痛压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其实,在NICU,袋鼠式护理早已不是新鲜事了。只要经医生评估批准,孩子的妈妈就可以进入NICU当“袋鼠”,有时,爸爸也会承担这份工作。家长需要做好皮肤清洁,将宝宝拥抱在胸前,让他们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心跳和呼吸,一次时长大约在30-60分钟。
但自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院按照上级部署,收紧院内管理,严格防控,父母的袋鼠式护理在NICU按下了暂停键,转由医护承担“袋鼠妈妈”的重任。
据NICU护士长孙海英介绍,平日里1个护士护理3个危重或者6个普通宝宝,2个小时左右喂一次奶。此外,1个孩子身上可能接着数条静脉通路,护士需要不停换液,观察病情变化,记录,还要换尿布、吸痰……可以说,护士们每分钟都是重任在身,医生的工作强度同样如此。
轮流做“袋鼠妈妈”是NICU的日常
相比机械的保温箱,皮肤贴着皮肤的袋鼠式护理有来自母体的温度、心跳和抚摸,有着独特的疗效,是安抚早产儿、帮助其发育的良方。
那么,常态化防控下,谁来当“袋鼠妈妈”?“那就让我们的护士轮流来做吧。”孙海英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不久,NICU的医生们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让孩子舒适地俯卧在胸前感受来自“爸爸妈妈”的温度,安静地进入梦乡。
数月间,医护们见缝插针地挤出时间,为早产儿进行袋鼠式护理。他们当中,有刚刚毕业工作的小姑娘,来NICU之前甚至没有抱过孩子,也有在家可能都没这么久抱过自己孩子的“袋鼠爸爸”。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被记录下来,传递给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心。
“这份护理没有额外的报酬,但对我们来说,孩子们早日健健康康地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就是给我们最好的‘报酬’!”孙海英说。
在NICU内,这项“代理爸爸妈妈”的工作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