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生活中,一定有不少人都有过被烫伤的经历。
当被烫伤时,你也可能用过各种“偏方”——酱油、蛋清、食盐、牙膏……
袋鼠麻麻想说,以后这些错误做法可别再继续了!错误的小偏方,可能引发大悲剧。
俗话说的好:别往伤口上撒盐。受伤的细胞碰到酱油、盐水等,那得多疼啊,脑补一下都哆嗦;
去年,一3岁男童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电热水壶,胸口和两个上肢被热水烫伤。外婆见孩子胸口起了水泡,想起老家治烫伤的土办法,抓了一把盐撒在外孙的胸口上。孩子全身15%烫伤,胸口因撒盐最为严重,达三度烫伤!
真的难以想象,孩子当时忍受了怎样的痛!
医生介绍称,食盐不能缓解伤情,反而会增加疼痛感,造成创面高渗,大量水分渗出,加重血液浓缩,同时,盐分被血吸收还容易引起高钠血症等。
可能烫伤时,很多人最常用的偏方是抹牙膏。牙膏中含有的薄荷成分,给人清凉舒爽的感觉。但是,如果用牙膏涂抹在烫伤患处,不但对治疗没有任何效果,还可能造成创面感染,并影响医生对创面的观察。
据英媒近日报道,一名马来西亚女子手被烫伤后,用牙膏涂抹伤处,结果整只手迅速肿起来!
医生指出,用油、面粉、酱油、鸡蛋、*油等涂抹伤口,不仅不能疗伤,还可能引起二次次感染。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偏方,有的家长还直接用上了二锅头!
一名4岁的小男孩意外烫伤后,家长往娃身上浇了好几瓶二锅头,导致男孩儿酒精中*住进了ICU。
袋鼠麻麻更是看到过这样不可思议又让人心疼的案例:
广东中山一名小朋友,被开水烫伤后,家中老人听信“猫毛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的偏方,把家里一只猫的毛全部剪下敷在创面上。三天后,猫秃了,孩子的脸也感染了。
夏季天气炎热,日常衣着单薄、皮肤裸露部位增多,是儿童烫伤的高发季节。儿童烫伤多以热液烫伤为主,如沸水、沸汤、沸油或者热蒸汽等都可造成烫伤。生活中,不仅需要警惕一些容易导致孩子烫伤的危险因素,还要储备一些急救知识,以保护孩子远离危险、少遭罪。
一、不幸烫伤,如何正确应对?
烫伤根据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三类:Ⅰ度、Ⅱ度和Ⅲ度。
那么,孩子被烫伤该怎么应对?
一般,当发生Ⅰ、Ⅱ度烫伤时,家长记住“冲、脱、泡、盖、送”5字口诀,可以进行紧急处理后就医。
再次强调下,当创面衣物不易脱下时,千万不要强行拉扯!
武汉有一起病例,1岁多的孩子扑倒了桌上的开水杯,被烫得哇哇大哭,奶奶一慌神,立即把孩子身上的衣服和纸尿裤揭下,结果造成了宝宝腰侧皮肤撕开有巴掌大的创面,受到二次伤害!真的令人心痛。
5字急救法一般适用于创面不大、程度相对较轻的烫伤。如果情况严重,如局部成灰色、红褐色,甚至变黑发焦,或者是烫伤的面积比较大,医院或者拨打急救电话,让专业医务人员处理。
除了文章开始提到的错误做法,还有一点需要注意:
如果出现水泡,千万不要用针挑破;在处理过程中,也要防止皮肤上的水泡受压破裂。
因为皮肤是完整的,细菌就不容易进入引发感染,利于伤口尽快愈合。
二、远离烫伤,预防是关键
国家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显示:0~6岁的儿童烧烫伤比例占烧烫伤患者的23%。
意外的烫烧伤不仅可能留下疤痕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还有可能导致伤残甚至死亡,给一个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想要孩子远离烧烫伤的危害,做好预防很关键!
1、不要让宝宝在厨房玩耍,提防孩子打开燃气、电磁炉等;烧好的热菜、盛热水的杯子、水壶等不可放在桌子、灶台边缘或其他宝宝能够到的低处;微波炉、烤箱中取出食物时,确保宝宝不在附近;端热汤、热菜上桌时注意防止宝宝突然跑过来撞到;无论是在家中还是饭店,吃火锅时尤其要注意安全位置和距离。
2、给宝宝洗澡前先用手试水温,先放冷水再逐渐转热水;中途如果觉得水温变凉,不要直接加热水,最好先用另外器具接好,把宝宝抱出来后再加热水。
3、饮水机放在宝宝触及不到的地方。
4、白炽灯、射灯等打开时温度都很高,尽可能选用温度不高的节能灯。
5、不购买不合规的家用电器、电动玩具等。定期维护家电、手机充电时不要玩耍、不要放在床头。
6、夏季告诫宝宝远离地灯、金属滑梯、空调外挂机、汽车排气管、石凳等易造成高温烫伤的地方。
7、冬天使用取暖器,要注意安全。电热毯加热到被窝暖和就及时关掉,暖宝宝建议贴在内衣外面,热水袋外面最好有棉套包裹。
年就有这样一则新闻,2岁男童在电热毯上睡觉时尿床,导致漏电烧伤,生殖器官严重受损。
8、孩子懂事时,及时给孩子普及消防和急救常识。
袋鼠麻麻有话说:
无论何时,作为父母一定不要心存侥幸,危险因素要时时警惕,多学点急救常识,不要盲信偏方,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