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的盖子还敞开着,乐谱翻到一半,一首曲子还没弹完,小哲却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了。
我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想过去把琴房的灯关了,却被地上的玩具绊了一个趔趄,低头一看,原来是他组装了一半的玩具,胡乱散落在地板上,还没收拾起来。
想当初他拿到新玩具的时候,那叫一个高兴,对着图纸认真琢磨,装了拆,拆了装。
可好景不长,新鲜劲儿过了,拼装了一半的玩具就撂在那里,真让我心疼那大把的银子。
还有学钢琴,他一开始也是兴致勃勃,可面对每天枯燥和辛苦的练琴,小哲又渐渐开始偷懒......
以上是一位妈妈在我们后台的留言,她说有必要好好纠正一下孩子小哲做事没恒心的毛病,可又不知道如何去做。
相信很多家长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情表现出兴趣,一般情况下,家长就会为孩子提供资源,比如报个兴趣班或是买下孩子喜欢的玩具。
但是,很多时候孩子浅尝辄止,没多久便失去兴趣,想要放弃。
这时,家长就为难了:如果继续,孩子会很勉强;如果放弃,又怕孩子养成凡事无法坚持的坏习惯。
那么家长到底该怎样应对呢?
分辨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
孩子无法坚持的情况,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孩子尝试之后,发现真的不喜欢;一类是孩子遇到了瓶颈,暂时无法突破,所以想要放弃。
家长要分辨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多方尝试,但也要限定尝试期,并且明确把这个概念告诉孩子,并与其他的事区别开来。
与此同时,限定孩子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内,选择真正想做的事情,比如三件。
清晰的认知是坚持不懈的必要前提,但是请记住,家长不要把自己想要做的事强加给孩子。
协助孩子坚持不懈
留下真正想做的事后,目标就合理了,家长要做的另一件事是协助孩子坚持不懈。给您推荐两个有效方法:
第一,切分阶段,设定任务系统,设置“里程碑”。
既然说要坚持不懈,肯定是长期的事,但小孩子往往只看眼前,考虑不到那么长远的事情,此时就需要家长的协助。
切分阶段,可以用图形化的方式展示给孩子,但不建议按月或季度等时间单位做切分,因为太抽象了,小孩子没有直观感受。
更好的方式是按任务切分,这样“里程碑”就有了。所谓的“里程碑”,就是达成某一项任务的节点,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好的成就感。
在视觉化的展示中,可以插面小红旗,或者贴一张孩子喜欢的贴纸,确认“里程碑”已达成。
在现实中,可以有一些小小的庆祝仪式,比如奖励孩子最喜欢吃的冰激凌。
第二,帮孩子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当孩子因为遇到瓶颈而难以坚持时,家长要做的不是鼓励,因为这时单纯的鼓励不起作用,当然也不是强迫,而是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我认识一个学钢琴的孩子,有段时间爬音阶非常辛苦,进展也不明显,这个孩子就很抗拒。
家长带他读了几位钢琴家的采访或自传,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结果真找到了几个办法。
孩子在尝试之后,发现其中某个办法对他真的很管用,瓶颈期就此平稳渡过。这是一个很棒的案例,融合了家长的智慧、支持和宽容。
第三,通过故事来鼓励孩子不半途而废
家长可以通过讲相关故事的方式来让宝宝潜移默化中做到坚持不懈,而不是半途而废。
《幼儿画报》曾经刊登过一个《怪物来了》的故事,我建议小哲妈妈给小哲讲这个故事。
丁当狗在吊床上一边听音乐,一边喝果汁,可当他慢慢闭上眼睛时,他被一匹大马弄醒了,大马怒气冲冲地喊道:“给我腿,给我腿!”原来大马只有三条腿。
丁当狗跑着跑着,又碰到了没有耳朵的大象,大象怒气冲冲地喊道:“给我耳朵,给我耳朵!”
丁当狗转个方向继续跑,一个只有一只胳膊的机器人出现在他面前,用冷冰冰的声音喊:“给我胳膊,给我胳膊!”
丁当狗一转身,撞到了呼噜猪和草莓兔身上。丁当狗一下躲到了草莓兔背后,说:“快救我!怪物们都在追我!”
草莓兔镇定地说:“丁当狗,别害怕!你不觉得他们都很眼熟吗?我想,他们不是要你的胳膊、腿和耳朵。”
“那要什么?”丁当狗的心怦怦直跳。
呼噜猪也看出问题了,说道:“这不都是你画了一半的画嘛,你用画笔给他们补上,就没事了。”
“好吧,我给你们添上胳膊、腿和耳朵。”
丁当狗一开口,机器人、大象和大马全都不见了,他们回到了画纸上。
丁当狗坐下来,开始认真地画画,不管怎么样,他得把画都完成了,他可不想再被怪物们追着跑。
小哲妈妈说,听完这个故事的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听到房间外面传来声响。
走出去一看,竟然是小哲坐在地上拼装他的玩具,一幢建筑物已经快要封顶了。
她不禁感叹童话故事的神奇力量,一个小小的故事,竟然对孩子起了这么大的作用!
后来,在弹琴的时候,小哲也会想起丁当狗的经历。他弹完最后一首曲子,高兴地说:“妈妈,这首曲子被我消灭啦!它不会变成怪物啦!”
丁当狗的故事不但教会了小哲做事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还给他增加了新乐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