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母亲节是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日子,那大家知道五脏之间也存在母子关系吗?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与五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肝属木。按照大自然的规律,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由此可见:心与脾之间存在着火土相生的母子关系,脾与肺之间存在土金相生的母子关系,肺与肾之间存在金水相生的母子关系,肾与肝之间存在水木相生的关系,肝与心之间存在木火相生的关系。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夏季养生,重点养心护脾
春夏交错,夏气与身心交融。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天气越来越热,有些人却经常会感觉心跳异常、失眠多梦、健忘、饭量减少,大便稀溏、身体倦怠无力等状况。中医看来,这是属于心脾两虚。
心对应“夏”,心阳在夏季也会格外旺盛。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四季变化与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季节发生变化,人们身体各脏器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如果身体没有适应这样的变化,轻则心烦气躁、食欲不佳,重则会引发一些旧疾。
从五行角度来看,心与脾是母子关系,心是脾的母亲,脾是心的儿子,心这个母亲要时刻照顾好脾这个儿子,即心血供养脾以维持脾的正常的运化机能。而从脏器功能角度看,心主血,推动血液运行不息;脾统血,使血液在脉内运行。心脾协同,血液运行才得正常。
心脏如果出现了健康问题就会影响到脾胃。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也会影响心脏功能的正常运行。例如脾主肌肉,如果脾的功能不好,会影响心肌功能正常,引发心肌病等。而如果脾的运化功能不正常了,心血失调,会引发血脂高,血糖高等心血管系统症状。
因此,夏季要格外注意养护好心脾这对“母子”。
夏三月,如何养心、安神?
1.清心
心为火脏。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此时人体的阳气也进入极盛阶段。由于内外夹热,人的身体也会出现头晕乏力、坐立不安、心情烦躁等问题。因此要格外注意清心除烦。“苦味入心”,适量吃些苦味的食品如苦瓜、莲子心、百合等,可以降心火。
★保持心情愉悦
《素问》指出「心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喜则气和志达,营卫同理。」喜乐愉悦的情绪有益于心脏功能协调,但不可过度,喜乐过度则可能使心神受伤。
★尽量“不妄作劳”
夏季天气炎热,动辄汗出,工作学习劳心费力,体力消耗大,“不妄作劳”就是讲究不管做什么都要适度:工作强度要适度,不要超长加班、超负荷工作;老年人不要做一些力不从心的活儿;熬夜要适度,晚上最好23:00点前上床休息;运动强度要适度,夏天宜在早上和傍晚做一些有氧运动,但别做剧烈运动。
★清心除烦经典名方——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是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经方,由栀子和淡豆豉组成,其中栀子味苦泻心,淡豆豉味酸收心,一泻一收,也构成了经典的泻心之方,用于治疗虚烦不得眠。现代临床研究也证实了栀子豉汤对于心脏的保护作用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建议大家在夏季调理睡眠的同时,搭配香叶膏、橘合膏来滋阴养血、清心火、补心安神,帮助睡眠。
2.养神
心主血脉,藏神。夏季心阳旺,很多人容易出现头痛、失眠、烦躁、精神萎靡等心神不宁症状,此时我们要注意调整生活节奏,不要长期处于过劳、过累的状态。
夏日的中午,11时至13时,这段时间内人体阳气到达了顶点,开始向阴气转换,阴是主内的,主休息。另外,午时最大的气血流向心所属的经络,心经当令,其气血最为旺盛。在这个时间段睡个午觉,有助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对身体健康极有好处。
午睡小贴士:
不宜时间过长,11点到1点之间休息半小时足矣;
尽量平躺,不要趴着睡;
午饭后,不要马上入睡,忌过饱即睡;
如果没有条件午休,也要让身体处于平静的状态,以利于阴阳的交替。
夏三月,如何养护脾胃?
夏季的气候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温度高,空气中的湿气也很大,如果空气缺乏流动,没有风,就容易形成一种桑拿天,又闷、又热、又潮、又湿的格局。
此时,我们人体内部阳气,从内脏躯干走向体表,毛孔腠理开放,表皮会出汗,这时候相对来讲五脏六腑的气血相对不足一些,所以到了夏天,人的胃口变得不是太好,老百姓称之为“苦夏”。另外加上天气炎热,人们喜欢吃冷饮,令“喜燥恶湿”的脾胃很容易受伤,出现腹胀、食欲减退、容易困倦等症状。
因此,夏三月要格外注意护脾胃。建议人们切勿贪一时之快而吃过多寒凉食物,可以新鲜果蔬代替,比如西瓜、桃子、草莓、黄瓜、绿豆等都是很好的清热利湿食物。还可在饮食中加入山药、薏苡仁、莲藕、山楂,煮粥煲汤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