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黄卷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伤寒论中关于煎服法的奥秘,都在这里了
TUhjnbcbe - 2024/7/13 16:22:00
山西白癜风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jichuzhishi/zhiliaowuqu/39696.html

年11月4日晚,李氏医门(河南中医院国医堂李素领教授)进行了第十一次经典学习,由岳瑞珍同学带领大家学习《伤寒论》中关于煎服法的相关内容。

老师,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大家晚上好,今日我们共同学习有关《伤寒论》有关煎服方法的知识。煎服方法就好比打仗,讲究一个搭配得当,配伍合理,才能发挥最大效用。《伤寒论》作为经典,具有比较完整详尽的煎药方法阐述。

水又有潦水、清浆水、甘澜水、长流水、泔水、泉水之分。

潦水为暴雨骤降,未归洼下,漫流地面者,其自天降,取天之清阳之气,有升发,解郁热而不助湿邪之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即以潦水煎药治疗阳黄证,瘀热在表,可清热、透热外散,利湿退黄。

清浆水又称为浆水、酸浆水,以小麦、绿豆、红薯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而成,有生熟之分,生浆水性凉味酸甘,可清解郁热,熟浆水可益胃生津,降逆和中。浆水性凉善走,可解烦渴而化滞物,同时可益胃和中,清解郁热,扶正攻邪。枳实栀子豉汤,半夏干姜散、白术散均用浆水煎服。

甘澜水也称劳水、千里水,是用勺子反复扬过后浮于水液上层的水珠。水味咸体重,扬后变得味甘体轻,甘澜水趋下助阳之性取之不助肾气益脾胃之意,苓桂甘枣汤即是以甘澜水煮药,取其助阳之性,助茯苓利水,助桂枝降冲逆,兼防肾经厥寒乘水上攻之效。

泉水煎煮用药的百合地黄汤、滑石代赭汤等,取其性寒利尿,导热下行之用,治疗百合病则有安定神志之效。

长流水有下行之性,可引水饮外出,泽漆汤取此意逐水饮。

井花水可潜阳通窍,清热除痫,风引汤即此意。

酒有酒、清酒、白酒、苦酒四种。

清酒清纯,酒力稠厚,白酒浑浊,酒力稍轻。

苦酒大多指醋,味厚性敛,乌梅丸中即是以苦酒渍乌梅一宿,以性敛发挥收敛涩肠之功用。

酒有酒洗药、酒浸药、酒煎药、酒水合煎四用。

大、小承气汤、抵当汤中的酒洗大黄,调胃承气汤中的清酒洗大黄,用“清酒”洗既能增大黄的通行清泻之功,又可护养胃气,清除邪热。

黄酒性辛温,通行血脉,御寒气而行药力,大、小承气汤中用“酒”洗大黄主要增加大黄泻下攻积之效,使其通下作用发挥地更快更强,抵当汤中增水蛭、虻虫活血祛瘀之功。

乌梅且以醋浸渍一宿,取同气相求,增乌梅之酸以安蛔止痛,且醋制乌梅,味酸性敛,涩肠止泻。乌梅且以醋浸渍一宿,取同气相求,增乌梅之酸以安蛔止痛,且醋制乌梅,味酸性敛,涩肠止泻。

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则是酒水合煎。清酒与水各半煎药,以达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之效。但酒性湿热,易助湿生热,故体质湿热之人慎用或不用。

蜜一方面可补中,另一方面可缓和,减轻或制约药力之峻猛、缓和有毒药物之毒性、祛邪而不伤正。乌头汤水蜜分煮法、甘遂半夏汤水煮蜜煎法、陷胸丸加蜜同煎法。

十枣汤中甘遂、大戟、芫花均为有毒之品,性烈,驱逐水饮之力强,易伤正气,枣汤可缓解诸药峻烈毒性,同时护胃和中,顾护正气。

麻沸汤,即烧开沸腾、表面布满如黄豆样大小水泡的热水。麻沸汤渍药即是将药物置于麻沸汤中稍许时间后,去药滓,取汤服用。

以麻沸汤渍之所得较煎煮方式所得之汤药质地清轻,味淡寡薄。伤寒郁热之邪,误下后邪热入里痞塞于心下,属无形之气痞,治宜寒凉轻宣之品,大黄、黄连性本苦寒沉降,以麻沸汤渍之,可避其本性,轻扬气薄偏走上焦,清上焦邪热,避免直趋肠道,不犯中下。

附子泻心汤中,大黄、黄连、黄芩以麻沸汤渍之取汁,附子另煎,合而服用,取三黄渍后轻清之气泻上焦之热痞,附子浓煎以温下焦之寒,清轻走上以泻,厚重趋下以补。

煎汤代水是指将药方中某种药物先行煎煮,去除药滓,将所得汤液作为新的煎药溶媒以纳其余药物进行煎煮。

煎汤代水一方面可利于其他药物的有效煎煮,保留贵重药物的功效,同时防止部分药物的汤液浑浊。比如如丝瓜络、茵陈、玉米须等药物质轻体大,用量多,不利于其他药物煎煮;如灶心土、蚕砂等煎煮后汤液浑浊;如羚羊角之类贵重药材亦有采用煎汤代水法,使药尽其用。

去滓再煎法,可使药物煎煮时间延长,调和诸药,使药力缓和,疗效持久。大小柴胡汤、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等方可使药物煎煮时间延长,调和诸药,使药力缓和,疗效持久。泻心汤中去滓再煎后使药力缓和,疗效持久,亦可浓缩药液,避免大量服药后引起胃脘不适。

药物煎煮的顺序也须注意。麻黄煮后可使人兴奋、烦躁,先煎可减轻此副作用,苓桂术甘汤中茯苓久煎可利于有效成分的溢出,发挥利湿功效,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中先煮蜀漆,一则因其质地坚硬,非久煎其成分不易析出;二则先煎可去腥减毒。三承气汤中大承气汤采取大黄后下入药,以大黄生者气锐力宏,熟者气钝和缓,大承气汤证胃热腑实,燥屎内结,阴液将竭,以大黄之锐泻下峻猛,急下存阴。淡豆豉后下稍煎取其轻清宣上之功。

丸者,缓也;汤者,荡也;丸剂药力和缓持久,缓慢达于病所,暗消缓攻。对于病情深重又不耐峻猛之结胸证、蓄血证,用汤嫌猛,恐伤正气,用丸嫌慢,难以速效,采用煎煮丸剂,汤渣合服,可缓中求速。如大陷胸丸、抵当丸。

麻黄附子细辛汤中“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麻黄煎煮时间短,取发汗散寒之用,麻黄附子甘草汤“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发汗解表之力著。大黄在大承气汤中后下,耗时三升,主要发挥其泻下通腑之力;大陷胸汤中大黄先煮,耗时四升,煎药时间延长,削弱泻下之力,主要发挥泻水逐瘀之效。

体质、病情、胖瘦等是服药的依据胖人、壮人可量大,多服,瘦人、虚弱之人宜量小,顿服。十枣汤宜平旦空腹服,大承气汤下后宜停服,瓜蒂散宜少少加之,以防壅吐太过。服药后饮食、生活调摄也很重要,以防劳复、差后复等,如桂枝汤服后啜稀粥,小柴胡汤服药后需温覆,五苓散方后注多饮暖水,桂枝汤后禁食生冷、黏滑等物,清淡饮食等。

张仲景先生从煎药溶媒、煎药方法、煎药时间、服药时间、服药量、服药频次以及服药后的调摄等方方面面做出了详尽的阐述,值得我们大家深究,细究,好好学习。

(来源:李素领微医札记)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论中关于煎服法的奥秘,都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