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猜个谜:
白又方,嫩又香,
能做菜,能煮汤。
豆子是它爹和妈,
它和爹妈不一样。
(打一食物)
聪明的你定能猜到,那便是咱们今天要说的主角:豆腐。
豆腐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口感滑嫩,是不少人钟爱的食物。
但目前市面上,有一些打着豆腐之名,却无豆腐之实的假豆腐慢慢“侵略”我们的生活。这些“豆腐”味道虽好,但却无豆腐的功效,有些人吃了,还可能引发一些病症。比方接下来要说的这3种——
这3种假豆腐,伤骨骼、毁心脏、升血糖!
1、鱼豆腐:多吃伤骨骼
很多人在涮火锅的时候,喜欢来上一盘口感爽滑Q弹的鱼豆腐。方方正正的鱼豆腐,经过油炸,色泽金黄,甚是诱人
但鱼豆腐并不是豆腐,或者我们把它叫“鱼丸”更贴切。
鱼豆腐的主要成分是鱼浆,只因形似豆腐故命名为鱼豆腐。
鱼豆腐制作加工时,会加一些食品辅料,其中可能掺了不少糖、油、盐和增稠作用的修饰淀粉。这其中,修饰淀粉其本身含有一定量的磷酸,多吃易伤骨骼。
2、日本豆腐:钠含量高,三高患者忌口
日本豆腐虽然口感与豆腐相似,但其主要成分是鸡蛋而不是大豆。
日本豆腐的口感顺滑,很多人特别爱吃,一不留神,就摄入过量的。
需注意的是,日本豆腐的钠含量是普通内酯豆腐的53倍,而高钠饮食会增高血糖、高血脂或高血压人群的发病风险,建议少吃或不吃。
此外,烹调日本豆腐时,也应少放盐。
3、杏仁豆腐:致血糖升高、增加心脏病风险
杏仁豆腐是很多人喜爱的甜点。但就跟老婆饼没有老婆,蚂蚁上树没有蚂蚁同理,杏仁豆腐里没有豆腐(黄豆)!
杏仁豆腐的主要成分是杏仁、糖、鲜奶等,还会添加一些含有饱和脂肪酸的精制椰子油。
其中,杏仁豆腐的含糖量高,建议少吃;糖尿病患者摄入过多的糖分,易引起血糖升高,稳妥起见,能避则避。
而精制椰子油摄入过量还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故而,能少吃就少吃。
所以,吃豆腐,咱们还是要吃原装的,由黄豆制成的豆腐。
小小一块豆腐,从头补到脚
别看豆腐其貌不扬,白白方方一块,但其在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且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来自日本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发现:豆腐替肉能长寿。用植物蛋白替换3%的红肉蛋白,可以降低1/4的死亡风险。
此外,豆腐的钙含量不输于牛奶(每g豆腐,含钙mg;每g牛奶,含钙mg),经常吃,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儿童、病弱者以及老年人。
而且,豆腐本身含有大豆卵磷脂,能帮助降低胆固醇和血液黏度,预防心血管疾病。
同时,豆腐本身几乎不含胆固醇,含有的脂肪酸也为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适合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用作药膳。
豆腐最营养的吃法,竟是……
豆腐冻后再吃,味道更美、营养更佳。
这是因为,新鲜的豆腐内部有很多大小不一、充满水分的小孔。当豆腐的温度降至零度时,水分凝结成冰,原来的小孔被撑大,豆腐被挤压成网状;冰化时,留下众多的孔隙,使得烹调更容易入味。
此外,新鲜豆腐富含水分,其水溶性营养素等易随着汁液流失;而冻豆腐的水分以冰渣的状态存在,能及时锁住鲜豆腐中的汁液,保留其营养素。
具体做法:将买回来的豆腐洗净切好,凉水下锅,水沸后煮一分钟,捞出凉水沥干,然后再冷冻。平时可做汤食用,或加工成清淡的炖菜。
但不推荐煎炸,因为冻豆腐的蜂窝组织会吸收大量的油脂,若是血脂高的患者食用,还可能引起血脂升高。
另外,烹调豆腐时加点其它食材,能丰富其养生功效。譬如
豆腐加鸡蛋,能补钙;豆腐加玉米,健脾利尿;豆腐加菊花,清热解毒;豆腐加鲫鱼,调补脾胃。这3种豆腐别买,当心细菌超标!
豆腐虽然好,但有3种豆腐不推荐大家购买食用。
1.颜色过白的豆腐
一般品质好的豆腐,颜色呈均匀的乳白色或淡黄色,这是受胡萝卜素、核黄素和黄酮类物质等影响所致。
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帮助,譬如黄酮类物质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
但有些商家为了更好售卖豆腐,往往会添加一些增白剂、高光素等,让豆腐看起来更加白亮,但这对人体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2.表面发黏的豆腐
在人来人往的菜市场里,豆腐往往露天摆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加之室内温度较高,就更容易积累细菌,导致变质。譬如大肠杆菌,容易引起急性中毒、呕吐、腹泻等症状。
变质的豆腐,伸手摸时会有发黏的感觉,即使用水冲洗也还会有黏腻感。
温馨提醒,豆腐本身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且含水量也较丰富,容易引起细菌滋生,故而对其储存、运输的环境要求高。
《非发酵型豆制品生产管理规范》中提到,豆腐类的生产过程管理须有冷链配送,部分进行装盒包装。
来源:《非发酵型豆制品生产管理规范》所以,大家在购买豆制品时,最好选择带包装或冷藏销售的。
3.味道酸腥刺鼻的豆腐
豆腐是由大豆制作而成的,里面有大量的蛋白质,时间长了,豆腐会发生变质,发出酸味。
一般品质好的豆腐,有浓浓的豆香味;反之,劣质的豆腐有豆腥味、馊味等不良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