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辛凉解表剂有两个主要的代表方剂,它们就是银翘散和桑菊饮。对现代人而言,银翘散似乎知名度更高,但在传统中医手里,桑菊饮一点也不弱于银翘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方剂。
先看一下它的汤头歌诀,以便于更好地掌握其组成和功用: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现在的中医基础理论,区分银翘散和桑菊饮时,认为银翘散适合肺卫平症,以邪在卫份,以发热为主而邪正相争之证;而介绍桑菊饮时则说它是一种风热犯肺的轻证。
这个介绍我们先不予评判,但桑菊饮的介绍中,我们要抓住两个关键词:
一是风热犯肺,二是轻证。
实际上,桑菊饮适应的证候,不像银翘散那么有比较明显的表证,总是以肺系问题为主,也就是一些呼吸道方面的问题,诸如咳嗽吐痰等等。
由此可见,银翘散的病机在风热犯卫,而桑菊饮的病机则偏于风热犯肺。肺卫虽然可以连说,但一字之差,临证时是需要仔细甄别的。
再则,桑菊饮的风热犯肺还是“轻证”,一是表热轻证,风热侵犯体表较轻轻浅,从口鼻而入,伤及肺络。因此才发热不甚,脉偏于浮数,却以肺气不宣的咳嗽为主症。
所以,吴鞠通在《温病条辨》里说“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咳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什么叫风热犯肺轻证?总的来说就是身体不是很热,也有少许恶寒但不明显,主要是微微发热。由于“犯肺”而出现肺气不宣,主要出现咳嗽;同时有一定的口渴,说明津液的损伤不大。
所以,银翘散被称为辛凉平剂,而桑菊饮则是辛凉轻剂,这既是指它们辛凉的程度,也是指它们针对的温热病邪的程度。
我们再来看看桑菊饮的配伍:
君药:桑叶、菊花,两者都能入肝肺二经,既能清肺肃肺,又能清肝平肝。肝肺二脏是机体气机升降的外轮,“左肝右肺,左升右降”,气机关系是相反而相成的。而桑叶菊花清肺肃肺、清肝平肝,是为君药;
臣药:杏仁和桔梗,这两味配伍比较有特点,一宣一降,也就是中医宣降肺气、止咳的常用组合。杏仁降气,桔梗升提,如此宣肃肺气,咳喘自平,是为臣药;
佐药:连翘、薄荷、芦根。其中连翘要少量是什么意图?由于温热病邪容易入里,蕴结成毒,虽然这时候还没有出现热毒证,但“上工治未病”,也算是未雨绸缪;薄荷能清热解毒,清利头目,配合桑叶、菊花的清利,以增加透表作用。而芦根生津止渴,清热生津,防止温热之邪传变、伤津的可能。两者是为佐药。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兼顾脾胃;
这么一个配伍下来,桑菊饮就是一个辛凉透表之剂,虽然解表之力不大,但反而更适合这种风热轻证。
实际上,从温热病机来说,如果桑菊饮这时候的“轻证”未能及时得到处理,很容易就会入里而成气分大热。因此,在汤头歌诀里就有它的加减化裁,最常见的就是加知母和生石膏,这是清气分之热的典型做法。
由此我们也就很容易将银翘散和桑菊饮区分了:
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辛凉解表剂,且组成里都有桔梗、连翘、芦根、薄荷、甘草五味。
不同之处在于,银翘散的解表清热力强,因为还有荆芥、淡豆豉的发散,所以称之为“辛凉平剂”;
而桑菊饮解表清里之力较小,但肃肺止咳之力较强,因此称为“辛凉轻剂”。
所以,桑菊饮和银翘散的差别所在,其实就在一个字之上:轻和平。理解了这两个字的差异,也就掌握了桑菊饮和银翘散的差别。
从桑菊饮的配伍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其组成大多是一些用轻清宣散之品,如桑叶、菊花、薄荷都是花叶类,性味更偏于清轻宣散,所以善于散风热、清利头目。
需要重点介绍一下的,就是桑菊饮的“苦辛宣降”结构。指的就是既有辛散的桑叶、菊花,也有苦平而升的桔梗,还有苦降的杏仁。也就是说它药味以轻清宣散的花叶类为主,辅之以宣降肺气,这是桑菊饮的配伍特点。
最后介绍一下桑菊饮的辨证要点:
什么时候适合桑菊饮,我们需要抓住“风热犯肺轻证”这个特点,也就是咳嗽,发热都不明显,且脉浮数。
如果肺热或者里热较重,桑菊饮就要及时加味化裁了。
如咳嗽比较频繁,多数是肺热加重,可以配伍黄芩。
如果口微渴变成口渴严重了,那说明有入里伤津,可以配伍天花粉。
如果是热毒咽痛,那就可以配伍玄参、板蓝根之类以清热解毒、利咽喉,或者直接和银翘散合用。
如果是风寒咳嗽,显然就不适合桑菊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