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黄卷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公募基金还能再造一个王亚伟吗uo0f3cts [复制链接]

1#
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公募基金还能再造一个“王亚伟”吗


中国公募基金培养明星经理,须有正确的培养体系和职业规划


    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月初从华夏的离职令广大基民扼腕叹息,在呼唤另一个王亚伟横空出世的时候,人们不禁要问他的成功可以复制吗?公募基金的体制是否还能创造英雄吗?


    在2009年,华夏基金以领先第二名1000亿元的规模独占行业十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华夏大盘以2005年12月王亚伟入驻为起点,至2012年4月净值上涨12倍,最高上涨14倍。


    作为全球金融投资界含金量最高的职业证书,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已经成为培养基金经理和行业分析师的一条路径。CFA知识体系中的业绩评估归因法提供了合适的工具来分析王亚伟的过往业绩。具体来说,作为高顿研究院CFA研究中心主任,笔者对于王亚伟在14年基金生涯中的择股择时能力采用了四个受到业界认可的绩效测度--夏普比率,詹森alpha,特雷诺比率,和信息比率—进行了测量。这些测度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区分出王亚伟的业绩究竟是来自于可以复制的高风险高回报还是自身内在的择股择时能力。


    为反映王亚伟的实际投资环境,沪深股指被用来作为比较基准。由于沪深300指数是在2005年以后启用,2005以前用上证综指和深圳综指的加权平均作为业绩比较基准。所有基金的收益是在扣除费率以后的净收益。无风险利率采用7天同业拆借利率。


    中国市场风险受*策的影响较大,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作为基金业的龙头大哥,虽然在后期管理着市场规模最大的基金,王亚伟并没有跟着大市随波逐流,而是刻意规避难以捉摸的市场风险,把精力集中在选股上。王亚伟在担任华夏成长(000001)的基金经理(2001年12月-2005年4月)、华夏大盘精选的基金经理(2005年12月-2012年5月)、华夏策略的基金经理(2008年10月-2012年5月)期间,他的所有基金的系统风险,或称β,为0.4-0.8,小于市场的平均风险1。即使在2006-07大牛市时,华夏大盘精选的β值只有0.77。还要指出的是,在后期大盘下跌的熊市环境中,他的两只基金的β值却达到了历史最高,由此可见王亚伟并不是依靠择时能力来称霸基金业的。而反映选股能力的α指标则显示王亚伟的基金一贯表现得比大盘要绩优。华夏成长、华夏大盘精选、华夏策略的α指标分别为0.52%,2.09%,1.11%。然而,在数据模型面前,这个绩优显示了一定的波动性。


    王亚伟在初期有一个明显特征—厚积而薄发--前期表现不如后期表现突出。他担任华夏成长基金经理时,选股能力的指标α前期为每月0.22%,显著性不高,后期升至0.94%,显著性很高。


    然而到了华夏大盘精选,前期是顺势而行,α指标甚至达到了每月3.16%,中期略有下降达到2.19%,后期明显下滑,降至0.73%。而在同时掌管的华夏策略也类似,前期的表现优于后期。“由此可见,王亚伟的离职是由于业绩已不能反映他头顶上的光环。


    综合上述四个投资业绩指标来看,基金的表现始终优于业绩比较基准,并且这种优势变得越来越明显。综合上述4个投资业绩指标来看,基金经理在评估期内显著地降低了基金组合的风险水平,同时仍然维持了相对较高的收益水平,从而取得了较高的风险调整后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王亚伟有很强的择股力,作为创始基金经理人,退出实在可惜。


    私募基金投资者主要是机构、富有的投资人,规模小,灵活。公募基金主要是普通投资者。从王亚伟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公募基金的体制一样可以培育出成功的基金经理人,其激励机制,即不像私募一样参与分红,而是根据利润,略有奖励,应该说也是成功的。


    从王亚伟的培育过程来说,14年的丰富从业经历,与美国的传奇基金经理林奇相当,不像有些基金经理,2-4年成功从业后便跳到私募。所以,中国公募培养明星基金经理,要有正确的培养体系和职业规划。


    (作者系高顿研究院CFA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金融博士、特许金融分析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