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考拉,我们虽然很多没见过但是基本上都听过,学名是叫树袋熊,是袋鼠目(双门齿目),树袋熊科,树袋熊属,树袋熊种的一种动物,折磨绕嘴,说这么绕嘴,你有没有忽略一个重点?考拉是袋鼠目。难道看起来蠢萌呆滞的考拉和喜欢蹦蹦跳、身材壮硕的袋鼠是有着什么远方亲戚?
百科图片
爆牙哥赶紧查了一下:
袋鼠目(双门齿目)有10科,分布于大洋洲。上颌门齿每侧有1~3枚,下颌每侧有1枚,犬齿形小或退化,臼齿具钝的疣状突,适于研磨草料。后肢的第二趾与第三趾愈合,称并趾。营陆栖或树栖生活,大多是大型食草的类型。包括树袋熊科、袋貂科、鼠袋鼠科、袋鼠科、侏袋貂科、环尾袋貂科、袋鼯科、长吻袋貂科和树顶袋貂科。
原来袋鼠目的都有袋,有袋的动物居然也有这么多种类。作为澳大利亚独有的物种,雌性考拉有一个用来哺育宝宝的育儿袋,但是考拉的育儿袋却不像袋鼠一样袋口是向上的,它和另外一个物种“袋熊”,就是那个会拉立方体粑粑的小动物一样,育儿袋的袋口是向下开的。如果大家对袋熊有兴趣的话可以参阅我的另一篇文章:“粑粑艺术家”,全球唯一一种拉出来“立方体粑粑”的小萌物
我们再看一下做育儿袋:
育儿袋是有袋动物的特有器官,为有袋类雌性腹部由皮肤皱褶所形成的囊,内有数个乳头,此囊称为育儿袋引,靠耻骨前方的所谓袋骨(marsupialbone)来支撑。胎儿在发育早期就移入育儿袋内,在袋内口含乳头继续发育。单孔类的针鼹〔Echidneaculeata(SHAW)〕,仅生殖期有暂时的育儿袋,内部有乳囊,卵在其中孵化,幼儿乃在此发育。海马雄性的类似构造,称为卵囊。
其实说白了就是带着宝宝继续发育,而不是像其他动物一样一直在肚子里发育到出生,小时候看到一个图片,一个人牵着袋鼠去超市,用袋鼠的育儿袋来装商品,不知道是PS的还是真的,但心里就有了一种能养一只袋鼠替我带书的想法(聊的有点远了!)
我们回来继续说这个考拉,刚才说考拉的育儿袋是朝下开口的,那他们的小宝宝们会不会一个不小心就从育儿袋里掉出来呢?
当然我们多虑了,考拉妈妈也是不会允许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所有生物进化都有一定的道理,考拉的育儿袋口有很紧的括约肌,可以牢牢控制袋口,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我们带的缩口的随身包,所以我们的这种担心在考拉进化的过程中已经早早想到了。
考拉宝宝并不是一直在考拉妈妈的育儿袋里,考拉妈妈首先会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孕期,然后把考拉宝宝生下来,这时的考拉宝宝非常弱小,只有2厘米左右,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带壳花生那般大小。
然后考拉妈妈会把考拉宝宝放到育儿袋里进行再发育半年,然后考拉宝宝才会慢慢断奶,逐渐的学习进食树叶,但事因为这个时候的考拉宝宝的牙齿和肠胃都没有完全发育完成,所以妈妈就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来锻炼宝宝的进食能力:喂“屎”。
考拉妈妈给宝宝吃的“屎”可不是我们平常以为的粑粑,因为他们的区别很大,首先为什么说妈妈喂宝宝的是“屎”,那是因为考拉妈妈喂食宝宝的是一种半流质的消化过的桉树叶,但是是从肛门排出来的,难道从哪个地方拍出来的不叫“屎”?
但是这种“屎”却不不会含平常我们所说的“屎”中的大量病菌,它却含有对宝宝发育有很大帮助的蛋白质和对肠胃有益的肠菌。
考拉宝宝就是吃这种“屎”一直到大概九个月的时候才会爬出育儿袋,爬到妈妈身上学习各种生活技巧,在一岁的时候才会离开妈妈过上自己独立的生活。
考拉自己生活后,基本上每天会花20个小时进行睡觉,而且很少会和其他考拉进行接触,可以说是一个完全没有社交和娱乐的物种,当然除了在每年夏天这个万物发情季节的时间段。
每年夏天是孤独的考拉一生中最难得的幸福时光,也是考拉一年中的唯一社交机会,发情的雄性考拉会吼叫响亮又低沉的声音,表达自己是一位风流倜傥的大帅哥,而被吸引的雌性考拉也会用温柔的吼叫声作为回应,确认过眼神,激情也就到来,他们就会在一起进行没羞没臊的运动,短暂的幸福时光过后,雄性考拉却完全不顾养育下一代的艰苦和责任,毅然决然的和雌性考拉说拜拜,双方也继续过着各自的独立生活。而雌性考拉会继续靠着自己的努力独自养大考拉宝宝,周而复始,完成考拉的一生。
虽然雄考拉看起来是那么“渣男”让人唾弃,但长相那么的憨厚可掬的可爱考拉不应该为人类买单,现实中考拉的生存环境已经因为人类的破坏和气候变暖的影响越来越不容乐观,如果我们人类不重视检视自己的行为,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爆牙哥觉得在不久的将来,考拉或许真的会像袋狼一样消失在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