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又叫腐肠、黄文、印头、元芩、山茶根、黄金条根、枝芩、子芩、条芩、空肠、片芩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脾、胆、大肠、小肠经。《神农本草经》曰:“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名医别录》载:“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本草纲目》谓:“治风热、湿热、头痛、奔豚热痛、火咳肺疹、喉腥、诸失血。”可见,黄芩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之功效。主要用于肺热咳嗽、咯痰、湿热下痢、呕吐、黄疸、热淋、吐衄便血、崩漏下血、胎热不安等。
黄芩克黄芩片黄芹枯芩干非野生中药材茶道地无硫可打黄芩粉淘宝月销量72旗舰店¥29.8¥50购买
黄芩在厨房里的运用。
一、人参黄芩猪肚
原料:猪肚克,黄芩9克,人参、黄连、大枣各5克,炙甘草6克,干姜15克,葱、盐、料酒各适量。
制法:将人参、黄芩、炙甘草、黄连、大枣、干姜分别洗净后装入纱布袋内。猪肚用面粉反复搓洗干净。将药袋放入猪肚内,用棉线扎紧口放入炖锅内。向锅内加适量清水及葱段、料酒,用大火煮沸,改用文火炖50分钟,加盐搅匀。将猪肚捞出,除去药包,切成细长条,再放入锅内烧沸即可。
功效:补脾胃、益气血、消肿块。对幽门肿瘤效果尤佳。
二、黄芩蒸猪腰
原料:猪腰2个,黄芩12克,调料适量。
制法:将猪腰切开去筋膜,洗去血水切成片,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将黄芩与猪腰一起放入瓷盘内,加调料,隔水用大火蒸至猪腰熟透,除去黄芩,分2-3次食用。
功效:清热、补肾、安胎。适用于血热之先兆胎动。
三、黄芩煮花生米
原料:花生米(生)克,黄芩克,冰糖克。
制法:将花生米用开水泡胀,剥去皮,洗净后放入开水中,上笼蒸烂取出。黄芩切片装入碗中,放入开水,上笼蒸溶化。在一干净锅内加0毫升水,放入冰糖烧开溶化,将花生米和黄芩汁一起倒入,烧开后去泡沫,装入汤盅内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对热淋、吐衄便血效佳。
四、胡连黄芩粥
原料:胡黄连、黄芩各10克,粳米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黄芩、胡黄适洗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再将粳米洗净后下入药汁中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5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燥湿。对肝胆湿热型的血脂异常有效。
此外,黄芩酒浸后与白芷粉用茶水送服,对眼眶疼痛有效;黄芩也可与剥壳的白果、冰糖一起炖服,能止咳平喘;黄芩还可与淡豆豉研末后,温汤送服,对肝热生翳有效;黄芩还可制成牙膏,对牙龈肿痛、出血效佳。
注意:脾胃虚寒者、孕妇胎寒者忌用黄芩。清热用生黄芩,安胎用炒黄芩,清上焦热用酒黄芩,止血用黄芩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