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温州市疾控中心发布年温州市癌谱报告:
全市去年共报告温州户籍肿瘤病例例,肿瘤发病率.47/10万,较年略有上升,恶性肿瘤死亡例,恶性肿瘤仍是导致我市居民死亡的首位因素。
全市报告发病率前十位的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甲状腺癌、肠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子宫体恶性肿瘤。
根据年至年温州市癌谱报告,这四年中,肠癌的发病率一直排在前三位。
学会观察大便发现肠癌早期信号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余炳取提醒,肠癌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有研究表明,从普通人群中检出大肠癌高危人群或癌前病变,对癌前病变腺瘤和息肉进行摘除,能有效预防大肠癌发生,大幅度降低全人群大肠癌死亡率与发病率。
大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少出现明显腹痛、腹胀,反而观察大便更容易发现早期信号:
01出现大便习惯、性质的改变。
02腹泻:会刺激肠道增加分泌黏液,即可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大便黏稠、不易冲走等症状。
03便秘:因为肿瘤占据了肠腔的部分空间,使正常大便难以通过,亦可出现便秘,大便硬结,量少,大便会呈条索状,变细。
04大便出血:表现为大便中混杂有鲜红色或暗红色黏液,还会出现拉鲜红色血,高位结肠病变会有红褐色血便。
哪些人群最可能患大肠癌?
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
年龄40岁;长期烟酒史;肠息肉史;慢性腹泻、便秘、便血史;血吸虫病、阑尾切除史、慢性阑尾炎;精神刺激史;家族肠道恶性肿瘤肿瘤史;长期炎症性肠病史;嗜好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久坐又缺乏运动者。
上述占到一条者,就属高危人群,建议40岁前进行筛查。
要早发现肠癌该做哪些检查?
1.大便潜血检查
大便潜血检查是用单克隆免疫试剂检测出大便中有无微量出血,进而间接判断肠内有出血性病变。
潜血检查需连续3天留取早晨大便行潜血试验,标本取黄豆大小大便即可,检查前及期间不可进食动物血等以免造成假阳性。
这种方法最常用,简单易行。
2.肛门指检
肛门指检就是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伸进患者的肛门,以检查疾病的一种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
准确的直肠指检,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10cm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80%的直肠癌都能被发现。
但是对于高位结肠病变,则没有意义,还是需要肠镜检查。
3.肠镜检查
大便潜血阳性者需行肠镜检查明确出血点,必要时肠镜中取微量组织病理确诊。
肠镜的优势在于可观察全结肠,并可做活检和息肉治疗,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
肠癌多由肠腺瘤或息肉恶变而来,息肉恶变需5至15年过程,特别是腺瘤性息肉,筛查过程中发现并摘除就能有效预防癌变。
余炳取医师建议:
40岁以上人群每隔3至5年做全面胃肠镜检查;40岁以上合并有早期症状的人群,则需要每年做胃肠镜检查。
如何预防大肠癌?
多吃富含纤维素食品少吃煎烘烤熏腌的食品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高纤维素不但有助于促进肠内致癌物质排泄,还可稀释肠腔内致癌物质的浓度。
少吃油煎、烘烤、熏制、腌制食品,尽量减少经过煎、烤处理的红肉(猪、羊、牛等)摄入量。
积极治疗大肠炎症性疾病
肠道细菌,特别是厌氧菌,对肠癌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也是一种比较肯定的癌前病变,一般发病10年后,每10年增加10%至20%的癌变率。
早期切除大肠息肉样病变
大肠息肉样病变包括结直肠腺瘤等,是与大肠癌关系最密切的一种良性病变。
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
戒烟限酒
吸烟与大量酒精摄入已经被证实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也是刺激大肠癌基因产生的因素。因此,戒烟限酒就能降低癌变的可能性。
遗传因素
消化道肿瘤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直系亲属中有患消化道肿瘤的,要提前到40岁甚至35岁,就做肠镜检查。
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缺乏运动、久坐、肥胖、熬夜被认为是肠癌的高危因素,肠癌出现年轻化趋势大多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