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黄卷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p反制齐柏林p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皮肤病专科医院

反制“齐柏林”


“对付飞艇的子弹”


中国论文


德国飞艇部队带着自信进入了1916年。这一年初,施特拉塞麾下有7105人、20艘飞艇和12个基地。1月31日到2月1日夜,德国海*发起开战以来规模最大的飞艇出击,主要目标定在利物浦。但是当晚雾气浓郁,轰炸效果令人失望。L-19还在归途中坠入北海。


“齐柏林”在3月底卷土重来,陆*的3艘无功而返,海*的7艘指向伦敦。施特拉塞本人也登上L-14亲自出击,但当晚没有飞艇正确进抵伦敦上空,而是对其它什么地方投了弹。马蒂的L-13被1枚高射炮弹打穿了两个气囊,归途中一路泄气,亏得及时抛掉不必要的设备和没来得及投掉的炸弹才得以返回。虽然没有什么战果,不过马蒂此行也有一个新发现,那就是“英国人开始建造伪装城市,配有整排的街灯来迷惑我们”。


有2架英国海航第19中队的BE.2c战斗机在这个晚上升空并追逐一艘“齐柏林”,飞行员布兰登和里德利竭尽全力。里德利在2l时20分向飞得比自己高的飞艇开火,但没有打中。布兰登随后加入战斗,他目睹自己射出的子弹击中了目标,但却什么也没有发生。


两名飞行员围攻的正是不久前袭击伦敦的L-15。他们本来有机会击落这艘飞艇,但是手头的武器太不给力。然而L-15并没有逃脱,它在21时45分被一发高射炮弹打中,在几个气囊破损的情况下不断降低飞行高度。23时,飞在600米高度上的L-15艇壳突然断裂,轰然坠海。经过趴在飞艇残躯上长达5小时的漂流,艇长布赖特豪普特等16人被英国驱逐舰救起。英国人很想拖回L-15加以研究,但没有成功。


虽然L-15的坠毁归功于高射炮,但是这种武器的作战效能是很低下的。当时英*城防的主力装备是3磅速射炮(实际口径47毫米)。它们有的装在城内城外的固定炮位上,有的装在卡车上实施机动,发射速率是每分钟15发,最大射高5500米。理论上,密集部署的高炮可以向某片空域里布满炮弹破片,从而对飞艇构成相当威胁。但实际情况是,一战中平均每发射8000发高射炮弹才能有一发命中飞艇。


而对L-15的追击则突出表明了英国战斗机的性能较差,最大速度仅为120千米/时,爬升效率也非常糟糕。“齐柏林”可以在一分钟内升高300米,BE.2c做到达一点至少需要10分钟。BE.2c上没有增压装置,高度增加后发动机功率明显下降,追击过程往往是“罗盘结霜失灵、飞行员冻得要死”。靠肉眼搜索也没有什么效率,多达90%的英*本土防空飞行员从未在夜空中看到过飞艇。


更主要的问题在于武器。达一时期的战斗机配备了和陆*一样标准的机枪及子弹,以及曾用来击毁LZ 37的那种20磅(9.08千克)小炸弹。1916年2月,英国人搞出了一种奇怪武器“兰肯标枪”,它由一把包裹在金属容器里的小型钢矛构成,每枚钢矛重1磅(0.454千克),矛头中空内填炸药。“标枪”装在战斗机底部,使用时飞到齐柏林飞艇上方,向下投掷,等待矛头在触到艇身时爆炸。很显然,鉴于爬升率方面的优劣对比,这种号称“专门对付飞艇”的新发明并无太大价值。


但转机在1916年来到。一些英国武器专家无视战争部有关“子弹在对付飞艇时毫无用处”的结论,在用来“对付飞艇的子弹”上搞出了新名堂。共有三种新型子弹在1916年初夏投入使用,其中两种属于爆炸弹,也称开花弹。它们分别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为“波美罗伊弹”和“布洛克弹”。另一种是填充了白磷的燃烧弹“白金汉弹”。


这些新子弹可能并不起眼,但是用它们组成混装弹鼓并由机枪发射出去后,就极具威胁了。其作用原理是以爆炸弹打穿飞艇的外壳和气囊壁,气囊中的氢气逃逸出来,与空气混合成危险的气团。只要燃烧弹打进这种气团里,就可以引发爆燃。


“供奉诸神的火炬”


经历了1916年头几个月的喧嚣,英伦上空在此后几个月里迎来安宁。施特拉塞的飞艇先是配合公海舰队参与日德兰大海战,接着又要回避6、7月的“短夜期”,直到7月28日夜里才重回正轨。当晚出动的飞艇多达10艘,却普遍受机械故障和大雾影响,行动并不顺利。其中就包括马蒂和他的新飞艇L-31,这是被寄予厚望的r级飞艇首次亮相,算是在雾天中来了一次热身。


13艘飞艇接着在8月24日夜里出击,大部分都无功而返,只有马蒂的L-3l突破强风的困扰,来到了伦敦上空。当晚彤云低垂,L-31低飞进袭,虽然伦敦人纷纷被“超级齐柏林”6台发动机的吵闹声惊得跑到街道上,却只能偶尔从云端的间隙看见那可怕的暗影。


L-31于25日凌晨1时30分开始在泰唔士河南岸的伦敦城区投弹,在10分钟里扔下了36枚高爆弹和8枚燃烧弹。这次轰炸击中的是伦敦东南的普通住宅区,造成多达13万英镑的损失,并有9人死亡、40人受伤。云层令探照灯和高射炮几乎全无用处。而奉命升空的飞行员中,只有一人对L-3l匆匆一瞥。


德国飞艇在9月2日到3日夜重新派出陆海*联合作战的阵容(海*12艘、陆*4艘),达成为一战中最大规模的飞艇出击。施特拉塞高兴地将这称作“联队进击”。


但当晚的天气很不适合飞艇,海*飞艇相继遇上大雨、冰雹和风雪,在北海上空就已经处于迷路状态,只有3艘摸到伦敦北面。陆*飞艇更是遇上了大灾难,编队中的齐柏林飞艇因天气原因陆续提前返航,只剩下“幸运儿”SL-11从西北面向伦敦接近而去。SL-11并非“齐柏林”,而是一艘舒特朗茨飞艇,这种飞艇还从来没有深入过英国内陆这么远。艇长施拉姆不停给部下打着气,而他恰好就是出生在伦敦的。


与此同时,接到警报的英国海航第39中队飞行员罗宾逊少尉于23时08分驾着他的BE2.c出动了。3日凌晨1时50分,他看到了伦敦东北面的一片红光,便迎上前去。很快,他就看到了SL-11。这时这艘飞艇正欲飞近伦敦中心,却遇上了炮火的密集阻击,伦敦人纷纷出户观看这前所未有的激战场面。


SL-11在3300米的高度上放肆地投弹。罗宾逊驾机在它下方约250米处接近,从艇首的方向朝后飞,并开始用机上那挺可以斜向上射击的刘易斯机枪瞄准。与以往参与截击的战斗机不同,罗宾逊的飞机上配有混装着“布洛克弹”和“白金汉弹”的弹鼓。他打完了两个弹鼓,看起来都毫无作用。这时飞艇升到了3600米,罗宾逊安上了第三个弹鼓,并扣动板机。突然问,他见到飞艇的后部开始“发光发热”,接着进发出火焰并下坠――英国战斗机第一次用机枪击落了德国飞艇! SL-11落地后继续燃烧,火光足足照到50千米远的地方。赶来的英国人爆发出“强烈、无所顾忌、毫无怜悯的兴奋狂呼”,伦敦市内钟楼齐鸣、火车拉响汽笛。5天之后,罗宾逊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并且由英王乔治五世亲授。他还得到了一笔3500英磅的奖金。这笔钱由一个基金会自动汇出,它由一群“齐柏林”空袭遇难者的家属建立,专门用来奖励打下这种飞艇的人――很显然,英国人把德国飞艇统统看成是“齐柏林”。


饱受“齐柏林”恐惧的英国民众尽情宣泄着情绪。而对英国*方来说,爆炸弹和燃烧弹的组合被证明奏效了。现在就像阿里巴巴听到了宝库开门的咒语,英国飞行员们终于找到了击败“齐柏林”的密钥。


“夜空中熊熊燃烧的飞艇照亮了整个天空,如同供奉诸神的火炬一样,缓缓地向地面落去,场面极为壮观。”尽管倒霉的并非齐柏林飞艇,但是这可怕的一幕深深震憾了“齐柏林”上的人们。距离SL-11有2千米远的L-16观察到,“大量探照灯……捕捉住了这艘从南向北飞的飞艇,各种弹药从各个方向打去……尾部着火,化为巨大的火炬而坠落。”


至少有6艘齐柏林飞艇目睹了SL-1的毁灭,此前,“齐柏林”的艇员们认为英国飞机是“完全不值一提的东西”,飞得慢,机枪也毫无威胁,飞行员缺乏夜战经验,射击精度很差,“就算被打中了最坏结果也就是在艇壳上开个小孔”。但是这个晚上改变了德国人的看法。一名艇员在家信中写道:


“我们讨论近期的损失,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那些最坚定和最积极的人也受到了影响。看起来步别人的后尘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有谁说他不曾在脑海中浮现飞艇燃烧的可怕场景,那他就是在吹牛。”


SL-11的悲剧击垮了德国陆*飞艇部队的信心。他们此后再也没有用飞艇袭击过英国,而是把有限的力量全部集中到了东线和东南欧战场,执行战场侦察和小规模轰炸的任务。到1917年初,这些飞艇也基本退出了交战。


海*则不同。虽然吃了一惊,施特拉塞仍坚信飞艇必将令英国屈服。而且他还找出了技术上的原因:SL-11的木制艇身骨架是其起火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在海*的“超级齐柏林”上。


信心动摇


施特拉塞的最新动作,就是在9月23日到24日夜里出动12艘飞艇袭击英国。其中8艘旧式飞艇各有目标,而4艘“超级齐柏林”L-30、L-31、L-32、L-33负责空袭伦敦。这些r级飞艇兵分两路,L-30和L-33从东面迫近伦敦,L-31和L-32则改走南部。


L-30把炸弹扔到了海里,艇长巴特拉却呈上欺瞒报告,声称自己轰炸了伦敦。恶劣的是,他已经在1915年8月和10月两次这样瞒报过。


波克尔上尉的L-33是刚刚入役,他力争在第一次出动中就有所表现。午夜刚过,L-33在3900米高度上飞临伦敦。但是当晚的高炮火力格外猛烈而且准确,有一发炮弹令L-33的5个气囊受损。波克尔一面下令抛掉压舱物以便升高,一面继续投弹。这些炸弹亦不乏准头,击中了一座火柴厂和一座储油仓库。


但是气压不足的L-33仍在持续下降,在飞近切姆斯福德的海岸时,德国人扔掉了机枪和弹药。波克尔希望自己的飞艇至少可以落到海面上。但一阵疾吹得它提前着陆,于1时15分落到小威格波罗村附近的田野里。所幸艇上的21人全都活着,他们放火烧了飞艇,然后徒步逃离,不久后被地方巡警逮捕。


马蒂的L-31在23时飞越英格兰海岸后直取伦敦,于午夜过后投弹。其间还两次用照明弹成功干扰了探照灯的瞄准,然后在24日凌晨1时扬长而去。马蒂和波克尔投下的炸弹共造成35死113伤,财产损失为64662英镑。


彼德森中尉的这艘巨大的L-32飞艇一度遇上发动机故障,在英格兰海岸地区徘徊了一个小时,到23时45分才恢复前进。不料却是向自己的命运终点飞去。


于23时30分驾机起飞的索雷少尉飞了一阵,然后在泰晤士河南岸上空看到了L-32。这时是0时45分。当他加速迫近时,飞艇正在投弹。1时10分彼德森开始返航,而跟在L-32后下方的索雷开始用机枪开火。


与罗宾逊的飞机一样,索雷也带着混装弹鼓,“子弹激射而上,


‘齐柏林’就像是被一条火焰形成的水龙在浇灌着。”前两个弹鼓的射击效果并不明显。索雷在射击第三个弹鼓时选择集中打一个区域。达下子,L-32从背部喷射出一处火焰并迅速蔓延全艇。这艘“空中的无畏舰”从中间塌陷,变成一个大大的V字形向下坠落。当地人在火势熄灭后将艇员们的尸体集中堆放到一处谷仓里。这些烧死的德国人无不呈现出可怕的状貌。唯一的例外是艇长彼德森,他是跃出指挥舱后摔死的。


就这样,海*飞艇部队为了重拾信心而采取的行动却成为对信心的重创。2艘新型的r级“超级齐柏林”在一个晚上折损,这无论如何都很难让人接受。


一周之后的10月1日晚上,施特拉塞派出11艘“齐柏林”。各艇都在英伦上空的雨雪冰霜中发生不同程度的迷航,只有一艘r级飞艇坚定地朝伦敦飞去,那就是马蒂的L-3l。他在前几次行动中都侥幸而归。但是这一次他的飞艇却被英国飞机直接击落。巨大的L-31被“布洛克弹”和“白金汉弹”打得满是窟窿。马蒂和他的18名部属全部身亡。英*混合子弹的威力再一次得到了明证。


马蒂的一去不回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飞艇部队的士气和信心。不过那个狂热的领导者施特拉塞的信心似乎未受动摇,他认为只要有更新更大的飞艇就能够达成战役的目的。或许是为了维持他的信心,威廉二世在11月签发命令,将施特拉塞的职级由原来的海*飞艇营营长升格为飞艇部队司令官,对海*飞艇作战的大小事务握有全权。不过马蒂的死毕竟对施特拉塞有着不小的影响。他直到11月27日才重新派出飞艇上阵。这次行动刻意避开了伦敦,而把目标选在了英格兰北部和中部的工业区,但是结果却同样糟糕:L-34和L-2l双双被敌机击落。


“神风”吹垮的“寂静袭击”


海*飞艇在1916年迭遭重创,而这一切更是在当年12月28日雪上加霜。这一天里,先是SL-12在降落时坠毁,接着L-24在唐登基地的艇棚里起火燃烧,蔓延的火势还吞没了近旁的的L-17。当新年到来时,这种霉运总算被遏制住。1917年2月28日,海*得到了崭新的s级飞艇,这种“齐柏林”飞艇的实用升限远远超过了英*高炮和防空战斗机可以企及的高度,以“登高者”的姿态给海*飞艇部队注入了新的希望。 3月16日,以s级首艇L-42打头的4艘“齐柏林”飞艇进袭伦敦,它们受到强风的影响而全部提前折返,两艘s级平安返回,两艘R级却倒了霉。L-35因为艇壳上堆积了过多积雪而坠落到了德累斯顿。L-39在归程中飞越法国上空,艇员一开始关掉发动机仅借风力滑翔,为的是不引起地面敌*的注意,结果后来发动机却再也无法开启,便在法*密集的地面火力中于17日清晨5时30分坠于法国的乡野,艇上17人全部身亡。


接下来,6艘“登高者”在5月23日出动。艇员们吃够了高空之上的严寒和缺氧之苦,却无一能够进抵伦敦。两天之后的白天,德国出动21架“戈塔”式轰炸机,第一次对伦敦实施了大规模飞机空袭,这标志着德国对英战略空袭方式的转折。而在柏林,在仔细察看了施特拉塞关于23日飞艇行动的报告后,威廉二世宣称,“飞艇进袭伦敦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施特拉塞还要再坚持下去。6月16日到17日夜,6艘“齐柏林”飞艇再袭英国,却见证了新型的u级飞艇L-48的毁灭。因为发动机故障和罗盘结冻,L-48无法抵达伦敦。艇长艾希勒上尉便将炸弹扔到了哈维奇。接着他降到3900米高度以借助风势来补偿发动机功率的不足。可是就在这个高度上,几架英国飞机得以跟了上来并对其发起攻击。


有3架战斗机相继命中目标。射入艇体的混合子弹将这艘入役仅仅26天的新锐飞艇化为一团大火。令人意外的是居然有3名艇员生还,艇长艾希勒和随艇同行的舒策少校都死了。施特拉塞者的信心不可能不发生动摇,德国飞艇此后再也没有把伦敦作为袭击目标。


海*飞艇部队在10月19日夜再次出动,这次是一口气派出了13艘飞艇,打击目标是北部重镇曼彻斯特、利物浦和谢菲尔德。这晚的天气不好,德国人的运气依然不佳,先是两艘飞艇根本无法升空,然后大多数飞艇被高空强风吹得偏离航向。


以谢菲尔德为目标的L-45同样被大风吹跑,在途中难以确定目标。就在艇长科勒上尉苦于没有明显的地面参照物可供定位时,23时30分,他的一名部下喊起来:“那里有灯光,那是伦敦!”


那一大片灯光确实是伦敦。飞了一会之后,科勒开始投弹。L-45也是“登高者”,它飞得很高,加上低空又有云层,使得伦敦人既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这个偷袭者,因此这次空袭后来被英国方面称作“寂静的袭击”。炸弹造成33死50伤,最大号的300千克炸弹(一般每艘飞艇最多只能携带1枚这种炸弹)在地面炸出直径4米的大弹坑。有一名死去的妇人面部被气浪冲击得完全变形,只得靠佩戴的首饰来认定身份。


“寂静袭击”让14名儿童死于非命,其中7人还是来自同一个家庭。“婴儿杀手”再次展现了它令人憎恶的一面。


在L-45的舱室内,艇员们冻得半僵,却都很兴奋。这次阴差阳错的空袭乃是“齐柏林”飞艇对伦敦的最后一次打击。L-45成就了这项“记录”,却接着就迎来糟糕的结局。它在归途中被大风吹得晕头转向,一直随风直入法国上空,终因3台发动机相继失灵而迫降到法国南部一处干涸的河床上。科勒等人成了法*的俘虏。


在L-45的那些同行者中,还有更多的倒霉蛋。L-44在德法对峙的火线上被高炮击落。L-49被风吹到一片法国树林里,完好无损地落入敌人手中。L-50先失掉两台发动机,继而指挥舱脱落,最后随风飞到地中海上空而消失不见。L-55挣扎着回到德国,却因降落时受损严重而退出服役。


一个晚上损失5艘“齐柏林”,对德国人来说确实是不折不扣的灾难之夜。英*在当晚出动多达78架飞机试图拦截,却无一能达到这些“登高者”的飞行高度。也就是说“更高更大”的飞艇本可以在这个晚上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料却被这样一场“神风”吹垮,也只能算是天意了。这次行动是“齐柏林”在1917年的最后演出,也是德国飞艇在整场战争中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出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