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黄卷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温情和美丽,方便面真是比女人更好,没有 [复制链接]

1#

虽然时隔多年,小编依然记得,北漂的日子,是从一碗方便面开始的。“百万刚起步,千万不算富”,北京站的一碗方便面15元,那时候,不知哪来的一腔孤勇,居然冒冒失失地一个人闯北京,觉得兜里的钱真的不够花呀。今日为了做此文,小编更是吃了很多种方便面。不知道方便面里的防腐剂要多久才能消失?

最近,小编吃了两款方便面。一种是贵州红油豆豉(各位老铁都认识这是什么字儿吗?)辣酱拌面,另一种是四川红油面皮。

豆豉(chi,第三声)是中国传统特色发酵豆制品调味料。豆豉以黑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加盐、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过程而制成。豆豉的种类较多,按加工原料分为黑豆豉和黄豆豉,按口味可分为咸豆豉和淡豆豉、干豆豉和水豆豉。豆豉,古代称为幽菽,也叫嗜。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一书中,誉豆豉为五味调和,需之而成。公元2至5世纪的《食经》一书中还有作豉法的记载。古人不但把豆豉用于调味,而且用于入药,对它极为看重。《汉书》、《史记》、《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都有此记载,其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据记载,豆豉的生产,最早是由江西泰和县流传开来的,后经不断发展和提高传到海外。日本人曾经称豆豉为纳豉,后来专指日本发明的糖纳豆。东南亚各国也普遍食用豆豉,欧美则不太流行。重庆市永川区的永川豆豉酿制技艺和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的潼川豆豉酿制技艺作为豆豉酿制技艺的代表,于年6月7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

瞧瞧,一种豆子做的酱,都成了“非遗”,贵州真的是地道的豆豉之乡,要说用豆豉制作辣椒酱,小编只服贵州人。只要有豆豉,似乎就不需要别的菜就能吃两大碗面,只有吃不了辣椒的小孩子,吃面才放糖!

这样一说,四川红油拌面就不乐意了,豆豉有什么了不起?虽然小编并不是吃一种方便面的口味就记下来的细心人,然嘴里关于红油拌面的滋味总是萦绕不去。第一次吃,因放调料的步骤不熟悉而粗心大意,小编少放了葱花和盐,虽只有红油和醋,连山西陈醋都不是,面皮已很薄、香,口感完全不是一般的所谓方便面能相提并论的。市面上卖的贵州豆豉辣酱面,还是采用油炸方便面,虽然口感比小鸡炖蘑菇那种松垮的面稍微好一些,但终究是比不过四川红油面皮里的烫面。烫面的优势在于面皮并非油炸,特别薄和有劲道。吃了一次,你会还想再吃,一天吃上三回,你就上了大火,第二天可能便秘或牙龈肿痛。果不其然,四川的东西还是只适合在四川的地界上吃,出了四川,香还是香,可会受不住辣。

从童年时期邻家哥哥每每从自家的床下掏出的干脆面,到北漂时期吃到的煮面,再到现下新出的烫面、干拌面。绿皮火车停运了,似乎方便面一直没有被这个时代抛弃。为什么呢?细想,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的一次性时代,高铁的开通让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方便面的出现和发展正巧也是因为其方便快捷的特性。每当被台灯送入凌晨,几个小时前填进肚子里的食物早已在劳动中悉数耗尽,这时候,一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真的是比女人更好的物事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