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黄卷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皮肤贴着皮肤的袋鼠式护理能增进母亲奶 [复制链接]

1#

新生儿监护室内,搂着宝宝喂奶的“袋鼠妈妈”。


  接触到温温热热皮肤的那一刻,早产儿雯雯拼命睁大眼睛,想要看清妈妈的模样,并用尽全力吮吸妈妈的乳头,嘴角露出满足的笑意。


  相比机械的保育箱,来自母体的温度、心跳、抚摸,有着独特的疗效,这种皮肤贴着皮肤的“袋鼠式护理”,是安抚早产儿、帮助其发育的良方;与宝宝的亲密接触,更是刺激妈妈母乳分泌的“特效药”。


  8月1日-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周,宁波医院新生儿科从年开始,让住院治疗的低体重早产儿更早得到爸爸妈妈的拥抱,尝试让这些特殊孩子的爸爸妈妈走进监护室做“袋鼠爸爸”和“袋鼠妈妈”。到目前为止,已有上百位爸爸妈妈以这样的方式,鼓励宝宝们坚强地活下去。


  宝宝早产后在保温箱躺了一个多月


  40多天前,雯雯在妈妈肚子里只待了28周+1天就匆匆来到了世界上,出生时体重只有克,大腿还不及成人手指粗。弱小的她,第一时间从宁波医院手术室转入新生儿科监护室,躺在暖箱里的她生命体征不稳定,靠呼吸机帮助呼吸。


  对于这个提前来到这个世界的小生命,雯雯的妈妈刘女士始料未及。由于胎盘前置不得已早产,小女儿刚生下来还没来得及和妈妈见一面,就因为呼吸窘迫被送去抢救。


  整个月子期间,刘女士一直在祈祷宝宝平平安安,就连大女儿也一直在问“妹妹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那段时间,她一直在网上百度早产儿相关信息,看到插满各种管子宝宝的照片,忍不住掉眼泪。


  直到出了月子,老公才将医生发来的照片给刘女士看。小小的身体躺在保温箱里,刘女士太想抱一抱自己的宝贝了。


  就在那几天,新生儿科传来好消息:雯雯的情况趋于稳定,从最初的每6小时只吃1毫升母乳,逐步发展到每2小时吃15毫升,体重也从克长到了接近克。经过评估,刘女士可以去做“袋鼠妈妈”了。


  “袋鼠妈妈”模式让母女团聚


  在新生儿监护室,刘女士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宝贝女儿,她既高兴,又心疼。护士们将小雯雯放在妈妈胸前,“虽然女儿身上插着口胃管,还需要吸氧,但看到她在我怀里安静地睡觉,感到很温暖。尤其是她闭着眼含住乳头时,当时我一下子流泪了。”


  半个月来,刘医院做一小时的“袋鼠妈妈”。进入新生儿病房前先清洗、消*,换上隔离衣。进入母乳喂养室后,在护士的指导下半躺在躺椅上。


  小雯雯除掉所有衣物,仅穿尿不湿。面朝刘女士,放在胸部,体位类似胎儿体位,与妈妈皮肤接触。刘女士用一只手臂托住婴儿的头及腰背部,让婴儿体位类似宫内的半屈曲位,然后用毛巾毯围住婴儿。


  刘女士特别珍惜这个亲密接触的机会,抱着女儿喂奶,和她说说话,唱唱歌。有时候,丈夫付先生也会一起来。


  奇妙的是,原本在护士怀里哭唧唧的小雯雯,一接触到妈妈,立马就安静下来。如今,小雯雯的体重已经长到克。最大的进步是:口胃管、吸氧管拿掉了,自主吃奶和呼吸了,还眨着眼睛看着妈妈。再过一阵子,就能回家了。


  亲密接触能增进母亲奶量、促进婴儿生长


  据该院新生儿科护士长夏燕萍介绍,“袋鼠式护理”又称皮肤接触护理,指母亲像袋鼠妈妈一样把新生儿放在胸前,模拟袋鼠环抱住宝宝的一种护理方式。


  “保育箱中固然有适宜新生儿的湿度和温度,但带来的安全感是完全不一样的。”夏燕萍说。当孩子趴在母亲的胸前,听见母亲的心跳、呼吸,感受母亲的抚摸,这种接近宫内的环境、被人保护的体验,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心理的舒缓反映在生命体征上,孩子的心率、呼吸、血氧会更加稳定,对于疼痛的承受能力提高,整个系统发育也随之促进。


  由于发育较迟,早产儿的胃容量较小,竖着趴在妈妈怀里的体位,能促进食物下行与胃肠蠕动,接受袋鼠护理的孩子,喂奶量往往能更为顺利地增长。如今,小雯雯每两小时就能喝下25毫升母乳。


  而对于母亲而言,宝宝的吮吸还能促进母乳的分泌,和冰冷的吸奶器完全不同。


  有临床结果显示,早产或出生时体重偏轻的新生儿通过这种护理法,能够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降低发育障碍的风险,增强家庭照顾早产儿的信心。


  不过,要让早产儿宝宝们尽早见到妈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对宝宝和妈妈进行充分评估。


  夏燕萍说,科里的护士们每天24小时寸步不离地守在宝宝的身边,紧盯血氧监测仪器,嘴巴里插着胃管。不能自主吮吸时,就需要口胃管喂养,把奶水一滴一滴喂进去,有时候一喂就是半小时。“宝宝不容易,妈妈也不容易。我们和他们一起,一关一关地闯!”


  宁波晚报记者陆麒雯通讯员张林霞文/摄

声明:本文转载自,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更正、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